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思路对策

时间:2014-7-26 0:00:00 来源:http://www.nyjsgg.com/news654790.html
 农业是一个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依赖性很强的产业。我省虽然是农业大省,但农业资源相对缺乏,尤其是土地和水等农业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,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尤为紧迫和重要。

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意义

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,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

缓解农业资源短缺。目前,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.084公顷,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4%。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307立方米,亩均水资源量211立方米,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/7和1/9。河北已成为严重缺水的省份。

减少农业资源浪费。长期以来,占主导地位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模式,造成了农业资源的严重浪费。比如,目前全省渠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5%左右,远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%-80%的水平。

提高农业资源效率。目前,我省资源再循环利用水平较低。比如,畜禽粪便经过加工转化为新型饲料或能源的比例非常低,其中转化为沼气的比率不足1%。

遏制农业环境恶化。过去很长时间,由于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合理,造成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问题。比如,全省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,但回收率仅保持在57%-58%,地膜回收率几乎为零,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。

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障碍因素

从当前看,我省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面临“一高、二低”问题,即农业生产过程资源投入过高,农牧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率低、资源环境安全系数低。从深层次看,主要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思想认识障碍。一些地方及有关部门对发展节约型农业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,同时,农民由于受思想认识局限往往不愿对耕地等农业资源作长期的投资,致使耕地产出水平的持续提高受到限制。

体制机制障碍。土地、水等农业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晰,资源低价甚至无成本使用现象普遍严重,农民缺乏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的积极性,多是以满足利润最大化为目标,对农业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利用,造成农业资源的严重浪费。这是我省乃至全国目前土地资源、水资源等浪费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
技术应用障碍。农业技术储备不足,实用性差,加之技术推广不力,导致现有科技转化率低。如滴灌、喷灌等节水农业技术在多年前已经成熟,但截至目前推广应用所占比例甚小,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%─40%。

生产模式障碍。传统的高消耗、低产出、高污染的农业生产方式,带来了环境恶化、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深层次问题。目前,我省小规模、大群体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,投入产出比较低,劳动力资源浪费严重。

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对策措施

1、更新农业发展理念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发展,把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作为“十二五”期间的重要任务,切实提高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,引导农业生产走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路子。

2、创新农业发展机制。加快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,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,增强农业生产者的投资信心。完善农村农业教育与技术培训体系,建立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,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的作用。建立社会资本参与水资源开发、农业生态环境改造的市场运作机制,建立健全农业生态效益、循环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。

3、建立技术支撑体系。积极推进节地、节水、节肥、节种、节能等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,加强节约型农业的技术创新,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建立新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,全面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节水灌溉、旱作农业技术,推广高效、优质、集约化的生态水产养殖技术等等,着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,推动农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,农业生产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。

4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。根据我省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区域特征,因地制宜地开发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。一是加快农业科技转化。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,推广减量化、精准化的施肥用药技术,避免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。积极推广喷灌、滴灌等节水农业技术,减少用水量。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,发展循环农业发展模式。二是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。全面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,示范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。积极推广集约化、标准化、生态化的生产模式。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。延长农业产业链条,依托资源优势,优化区域生产布局,培育壮大龙头企业,通过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。

5、加强农业政策扶持。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环境。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,改善基础设施条件,重点支持绿色滩涂、水源涵养、造林绿化、农业废弃物利用、土地复耕、农业环保等基础项目投资,改变高消耗、高废弃、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二是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完善农用物资供应及农副产品的储存、包装、加工、配送、销售和物流增值等配套服务,降低农民交易费用。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引导、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投融资新机制,对于生态效益突出的产业链条培育以政府投资为主,经济效益较强的产业链条培育以社会投资为主,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局面。四是全面贯彻国家有关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,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工作,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提供有效的法律政策保障。
相关标签